公募基金重仓股一直被投资者视为重要投资决策参考,随着2024年公募基金年报披露完毕,最新一期公募基金调仓换股路径得以揭晓。《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梳理发现,公募基金在2024年下半年投资逻辑发生了微妙变化,与2024年公募基金中报和2023年年报数据相比,长期稳坐公募基金重仓股首位的贵州茅台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宁德时代。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公募基金重仓股座次排名更迭,本质上是基金经理对相关产业趋势研判和产品收益的“再平衡”,同时也是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从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重仓股情况来看,科技方向成为投资共识。
投资逻辑发生转变
从多个维度来看,公募基金重仓股均出现新变化。例如,在公募基金持有数量方面,有9只个股均被2000余只公募基金持有,超过60只个股被1000多只公募基金持有,180只个股被500只至1000只公募基金持有;而2024年公募基金中报显示,有20只个股均被2000只以上基金持有,45只个股被1000只至2000只基金持有,149只个股被500只至1000只基金持有。
在公募基金持有市值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持有宁德时代总市值达到1785.75亿元,持有贵州茅台总市值达1433.12亿元。
美的集团、中芯国际、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排名居后,公募基金持股总市值分别为735.84亿元、677.67亿元、656.65亿元、653.41亿元。这4只个股排名与2024年公募基金中报、2023年公募基金年报相比也有所不同。如美的集团在2023年公募基金年报中尚未跻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而在2024年公募基金中报中则一跃成为第四大公募基金重仓股,2024年公募基金年报显示,其排名升至第三位;此外,招商银行本次排名上升4个名次,成为第五大公募基金重仓股,而中芯国际和中国平安则是新进成为前十大公募基金重仓股。
多只科技股座次有所提升,是否意味着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有所调整?在多位受访者看来,本质上是对产业趋势发展预判和产品收益的“再平衡”考虑。
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马瑞琨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出现“买科技”现象,主要是公募基金对近些年我国科技产业的看好。由于相关政策对科技产业的不断加持,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行业景气度较高,因此,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科技行业持续被公募基金增配。
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监王睿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以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质生产力正在快速崛起,并有望成为经济新引擎。其中,人工智能兴起可能带来生产力领域巨大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权益资产在全球主要市场的估值仍然相对较低,相关资产的低估值是资金加快配置的主动力。
“科技股和消费股在公募基金重仓中的位置更迭,是公募基金在宏观经济转型期对产业趋势和风险收益比的再度平衡。”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FOF投资部基金经理唐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面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重要性提升,实体复苏叠加AI技术突破,也吸引资金向科技创新板块靠拢。“投资风格逐渐发生转变,投资者对成长性的追求促使资金从传统蓝筹股流向科技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的上升。”
ETF影响力凸显
记者通过对部分公募基金重仓股进一步梳理发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成为本次公募基金重仓股排名变化背后的重要“推手”,影响力凸显。以宁德时代为例,按公募基金持股市值排名,前10只产品中有9只为ETF。其中,易方达创业板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安创业板5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持股市值居前,分别为188.46亿元、121.17亿元、83.67亿元、78.56亿元、55.64亿元。与2024年公募基金中报数据相比,持股市值均呈较高增长态势。
从同样跻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的中芯国际来看,ETF仍是持股主力,尤其是宽基ETF。数据显示,持有中芯国际总市值居前的5只产品分别为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持股市值分别为108.42亿元、65.19亿元、35.35亿元、32.55亿元、27.64亿元。与2024年公募基金中报数据相比,持股市值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公募基金的持仓调整反映了市场对不同行业和个股的重新评估,除科技股备受公募基金青睐外,其他领域优质公司也被进一步挖掘。
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恽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港股市场在指数成份股外仍然存在较多优质公司,这些公司现金流稳定、长期回报股东,估值水平仍然相对偏低,未来布局方向有四个:一是高股息资产。随着国内无风险利率下行,港股市场中的高股息资产收益率仍然具备较强吸引力。二是消费类资产。国内经济复苏趋势明显,部分消费公司逐步开启海外展业,尽管目前海外营收占比仍然较少,但是全球化或跨区域公司经营能力开始崭露头角。三是互联网板块。互联网公司在主业创造稳定现金流后,又在AI领域开启新征程,尽管目前对通用人工智能的认知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场景有待落地,但确实需要将AI作为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四是工业及周期类板块。在港股市场中存在一些长期被低估的工业以及周期类企业,随着南下资金进入,这类公司经营相对稳健,现金流较好的公司会在某些契机下,获得资产重估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