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知识 > 正文

对等关税风波中,苹果十年布局一朝倾覆

苹果 CEO 蒂姆 · 库克用 14 年的时间,帮助苹果在全球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供应链网络。每年,苹果和这些供应商们投入的资本支出和研发费用都超过万亿元,以保证苹果能够用上最新的技术。

现在,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 " 对等关税 ",这个庞大的苹果供应链网络正在面临从未有过的复杂局面。

按照此前特朗普宣布的 " 对等关税 " 政策,美国将对欧盟、越南、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印度、韩国等在内的贸易伙伴征收 20%-49% 不等的关税。此外,对所有贸易伙伴的最低对等关税税率也为 10%。其中,在多轮累计加税中,美方宣布对中方加征关税最高达到了 145%。

公开数据显示,苹果整个供应链上大约有 200 家主要供应商,其中超过 80% 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在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等多个环节。这意味着,苹果的硬件产品几乎离不开中国的工厂。即使在苹果的墨西哥、印度工厂,依然高度依赖中国厂商的出海配套。

如今,面对高达 145% 的关税税率,苹果和果链企业又将如何抉择?

果链龙头,集体回应

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苹果和果链上市公司的市值就开始了急转直下。

据钛媒体 APP 不完全统计,苹果自 4 月 2 日以来的股价最大跌幅超过 20%,A 股果链企业包括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等的同期最大跌幅也超过了 20%。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二级市场也在此期间经历了剧烈震荡。

市场震荡中,作为 " 果链 " 龙头的立讯精密率先作出了回应。这家公司与苹果的合作始于 2011 年,最初主要为苹果供应连接线。现在,立讯精密的业务已覆盖苹果公司几乎所有的产品线。

" 目前具体税率、关税豁免的申报和裁决等情况还不太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中,通常与客户商定采用 FOB 模式,供应链企业不需要承担关税,关税由进口商(客户)承担。" 立讯精密回应称。

这意味着,在此次关税风波中,苹果将承担最主要的冲击。

立讯精密之后,苹果的玻璃盖板核心供应商蓝思科技也对外表示,蓝思科技的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与海外客户交易则采用离岸价或向客户收取运费,交货到指定目的地,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可规避关税波动风险。

同时,蓝思科技在全球拥有 9 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国、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及多个国际办公驻点。关税不是海外布局的唯一考量因素,这种贴近市场、分散风险的布局逻辑,不仅降低物流与人力成本,更使公司深度嵌入客户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为苹果供应电池的珠海冠宇也在回应中表示," 消费类电池(主要系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的电池)直接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情况极少,因此此次(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的直接影响有限。"

此外,珠海冠宇还称,如果搭载公司电池的终端成品被纳入加税范围,可能增加其成本压力。对此,公司将积极与终端客户沟通,协商处理。另外,公司已经在马来西亚规划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不断完善全球化布局,将进一步减少此次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

根据特朗普政府的最新关税政策,美国将暂停针对除中国以外的近 100 个国家的高额关税,暂停期限为 90 天。

这意味着,果链企业的海外生产、出口暂时还可以正常运行。但是,90 天之后他们又将面临何种处境,一切还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苹果十年功成,一朝散尽

从果链龙头的集体回应可以看到,这次特朗普针对全球的关税制裁中,苹果将承受成本飙升的最大部分。

据美国媒体测算,一台售价为 1100 美元的苹果设备,制造成本约 580 美元。按照起初美国对华加征 54% 的累计关税算,供应链总成本将激增 296 美元,使整机成本飙升至 876 美元,增幅突破 50%。

为了应对短期的成本冲击,苹果公司选择在美国政府新关税政策生效前,将苹果手机产品从印度紧急运往美国。据报道,3 月底苹果公司仅在三天内就安排了 5 架飞机,满载苹果手机等产品从印度空运至美国。而最新报道称,苹果包机从印度向美国运送 600 吨 iPhone,或多达 150 万部。

但是,这一切不过是饮鸩止渴。

这场对等关税的风波中,苹果遭遇的最大挑战是库克花了超过 10 年时间建立的业内最为先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几乎在一夜之间面临彻底摧毁。

相比于前任乔布斯,库克没有那般令人叹服的才华和产品灵感。但为了让苹果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库克愿意花足够多的钱,与全球的供应商一切合作,来让苹果用上最新的技术。

根据晚点 LatePost 的统计数据,每一年,这家自己没有工厂的公司将 63% 的硬件收入用于采购零件、造出产品,另将超过 13% 的收入用于研发新技术、采购生产设备。只有小部分开支用来打广告、分销产品。

负责把苹果提出或研究的新技术、制造工艺或者新材料变成 iPhone 零部件的供应商们投入更多。2022 年,137 家上市的苹果供应商研发投入和资本开支达到了 3000 多亿美元。这其中,中国的供应商和全球供应商在中国开设的工厂,承担了绝大部分工作。

自 1993 年开始,苹果就在中国开展业务。如今,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等多个环节。苹果有 200 家主要供应商,其中超过 80% 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

在主流的经济学理念中,这样全球化的分工合作是高效且成本最优的商业模式,也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学的基石。该模式下,各个参与方都能拿到相对公平的经济回报,实现互惠共赢。

现在,特朗普政府亲手摧毁了这一切。按照特朗普的规划,他希望包括苹果在内的所有公司的生产、制造能回归美国本土。

但是,根据韦德布希证券测算,从亚洲转移供应链至美国,费时又耗资巨大。" 若要将 10% 的供应链从亚洲移回美国,至少需耗费 3 年与 300 亿美元,过程也将严重扰乱生产。" 数据显示,约 80% 供美国销售的 iPhone 在中国制造,剩余 20% 来自印度。

另一家机构 " 瑞银 "(UBS)估计,若中国制 iPhone 受 125% 关税影响,256GB 的 iPhone 16 Pro Max 售价将从 1,199 美元飙升至 1,999 美元。

在过去五年里,美国人已经因物价上涨 24% 而倍感压力。接下来,他们最终可能要为越来越少的日常用品选择支付更高的价格。(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