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知识 > 正文

经济日报头版:“关税讹诈”阻挡不了中国人民前进步伐

近期,美国政府罔顾基本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罔顾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利益平衡结果,罔顾自身长期从国际贸易中大量获利的基本事实,以“对等关税”之名行贸易霸凌之实,将全球推向“关税冷战”深渊。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根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坚决采取反制措施,以行动维护自身权益、反对滥施关税、捍卫国际贸易正义,向世界宣示了反对经济霸凌的坚定立场。

中美经贸关系牵动全球发展大局,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互利共赢应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也是双方实现共同发展的最优选择。长期以来,中国秉持合作初心,对稳定和改善中美经贸关系始终充满诚意。但面对美方将关税武器化,搞极限施压和经济霸凌,中方立场一以贯之,核心利益寸步不让。历史证明,任何“极限施压”策略终将反噬自身,唯有平等协商方为正道。

互利共赢利好中美惠及世界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尊重彼此差异、深化互利共赢,不仅关乎两国人民切身利益,关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更关乎人类社会前途命运。

自1971年双边关系“破冰”以来,互利共赢始终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中国依托庞大市场、完整产业链和人力资源优势,持续为美国企业创造发展机遇;美国通过技术输出、资本投入和高端服务,有效助推中国产业升级。双方通过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合作空间,使经贸合作逐步成长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美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增长到26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也从不足25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近6883亿美元。中美经贸合作为美国企业创造了大量商机和利润。美国商务部2024年8月的统计显示,2022年美国在华企业(拥有多数股权且资产、销售或净收入2500万美元以上)共1961家,总销售额4905.2亿美元,同比增长4.3%。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经贸合作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溢出效应,带动相关国家原材料出口、中间品生产以及服务业发展,提升了全球价值链的运行效率,实实在在利好世界经济。同时,中美还通过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阻击埃博拉疫情、达成《巴黎协定》以及完善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为全球治理注入正能量。

当前,美国面临一些发展中问题,比如制造业空心化严重、优势产业遭受挑战等,更使部分美政客神经敏感,认为中美已进入“零和博弈”阶段,中美合作正使美国“遭受利益损害”。但一个朴素的道理是,如果中美双方是所谓“谁占便宜谁吃亏”的关系,那么中美关系保持总体向前发展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分歧和摩擦并未改变中美经济的互补性,中美经贸关系的韧性超乎想象。哪怕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阻碍,2024年中美贸易额依然逆势增长3.7%,规模达到6882.8亿美元。今年以来,美国多个产业的企业高管纷纷访华,并将科技创新视为新的合作增长点,继续加码对华投资。

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双方绝大多数企业和民众的共同感受。不论是制造业、农业等传统领域,还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近半数美企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事实证明,只要中美聚焦共同利益,两国合作的清单能够拉得更长,合作的蛋糕可以做得更大。

世界期待中美合作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从气候变化到网络安全,从能源转型到公共卫生危机,面对当前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世界期待中美两国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多边主义框架等方面展现大国担当。

滥施关税冲击全球伤害美国自身

近年来,美方选择性忽视自身长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基本事实,无视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单方面盯着货物贸易逆差做文章,打着所谓的“对等”“公平”的旗号大搞“零和博弈”,本质上是追求“美国第一”“美国特殊”,背离了中美经贸合作的正常轨道。历史和事实证明,美方提高关税解决不了自身问题,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巨额贸易逆差让美国“吃亏”的论调站不住脚。中美货物贸易差额既是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两国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格局决定的。中国并不刻意追求顺差,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从2007年的9.9%降至2024年的2.2%。

客观认识和评价中美双边贸易是否平衡,需要全面深入考察,不能只看货物贸易差额。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占有显著优势,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逆差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2023年为265.7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的9.5%左右。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机构的本地销售额3项因素,中美双方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

美方一些人无视事实和数据,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干扰中美正常经贸合作。特别是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贸易协定被单方面任意违背,产供链面临中断风险,市场资源配置扭曲,全球合作根基遭受破坏,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面临严峻挑战。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不久前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总体萎缩约1%,较上次预测下调近4个百分点。

美方声称,经济全球化损害了美国利益,“对等关税”可以保护美国企业和本土产业。这种说法既没有事实依据,也缺乏基本逻辑。美方滥施关税的行径,无助于解决其国内经济问题,无法实现任何“保护”目的,反而会对其自身造成伤害。

美滥施关税将推高自身通胀压力,导致消费市场萎缩。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所谓“对等关税”实施后,在其他国家采取反制措施的情况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涨幅将扩大至2.1%,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成为关税的最终“买单”者。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表示,在新关税政策影响下,美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可能在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收缩并导致消费支出同步减少。

美滥施关税将削弱自身产业基础,加剧社会失业问题。美国经济存在一定结构性问题,但是诱因绝非经济全球化。相反,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美国企业通过经济全球化,优化资源配置,用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益;强化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把产品和服务卖到世界各地,获得大量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利润。

美滥施关税无法弥补自身经济结构短板,还将损害比较优势。从短期看,高额关税将破坏企业投资和发展预期,使企业投资更加保守谨慎,并通过产供链逐级传导,加剧供应链断裂与产业空心化风险,增大发展制造业的难度。从长期看,贸易保护主义将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环境和合作机遇,逐步失去创新动力,进而丧失市场竞争力。

通过加征关税保护本土就业的想法,更不切实际。经济繁荣是就业的基础,关税越来越多,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其结果是市场逐步萎缩,企业被迫减少投资,缩减工作岗位,导致更多人失业。美国礼来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里克斯近日警告称,如果美国新关税政策导致制药商承担关税成本,通常会导致企业裁员或减少研发支出。

1987年,一些美国议员提出要推行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这样回应:“我们不能让短视的保护主义掩盖长远的国家利益。开放贸易是美国繁荣的基石,任何试图关闭国门的行为,最终只会让美国陷入孤立和衰退。”

面对施压威胁中国无惧无畏

作为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的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现争端和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美方应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施压和威胁从来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中国不回避、不惧怕竞争,但竞争应当是公平合理的,是有规则、有红线、有禁区的,绝不能无视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更不能把核心利益问题用作竞争工具、当作挑衅手段。

中国有底气有能力应对各种极限施压和关税霸凌。2017年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中国始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韧性和抗压能力更强,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面对当前美方的多变易变、极限施压,中国没有关上谈判大门,同时也做好了应对冲击的各种准备。中国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应对外部环境调整。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尤其是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努力把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还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始终坚持: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都是机遇而非威胁。无论从最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更好适应创新技术持续涌现带来的发展模式转变,还是从创造稳定的全球发展环境看,都需要中美相向而行、协同发展。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面向未来,中国市场的大门始终敞开,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分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红利,参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自身业务增长。若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协商化解分歧与矛盾,将继续惠及彼此,筑牢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根基。

回溯历史,中美两国曾以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勇气为人类文明开凿出光明的航道。展望未来,面对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战,人们期待中美两国在推动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多边主义框架等方面展现大国担当,为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增加更多的确定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