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0时01分,美方所谓的“对等关税”正式生效。中方随即强硬反制,据新华社报道,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
2025年4月2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特朗普总统在白宫玫瑰园举行“让美国富裕”活动时发言。他称这一天为“解放日”,宣布一系列“对等关税”,以应对其他国家多年来的不公贸易行为。视觉中国 图
自4月2日特朗普宣布这一措施以来,国际社会和全球市场都因这场美国单方面挑起的关税大战陷入焦虑与不安中。面对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主要经济体反应不一。4月4日,中方“11箭齐发”;欧盟外交事务委员会7日在卢森堡举行部长级会议,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在会后宣布,欧盟将于4月15日起将实施第一轮对美反制关税,5月15日起实施第二轮。同时,因投资者担忧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继7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之后,受周二美股疲软和更多不利消息刺激,9日开盘后,亚洲股市再次全面下跌。
然而,尽管遭到国际社会、经济学者、企业甚至共和党“金主”的反对,特朗普似乎并不准备妥协。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8日在国会山与共和党议员会面时,为全面关税政策辩护,并表示将“很快”宣布对海外生产的药品加征关税。
特朗普向全球“征税”究竟是何居心?如此激进的关税政策又将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怎样的影响?世界如何应对这一充满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关税措施?在特朗普“对等关税”正式生效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来自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多位专家学者:
史剑道(Derek Scissors),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高级研究员,《中国褐皮书》首席经济学家
安东尼奥·法塔斯(Antonio Fatas),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经济学教授
桑百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对等关税”的计算方法毫无道理
澎湃新闻: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存在有无核心逻辑?美国在此政策中定义“公平贸易”的方法符合普遍标准吗?
史剑道:虽然我个人并不赞同征收“对等关税”的做法,不过特朗普自己宣称,他制定这些关税,是为了迫使与美国进行贸易的国家减少两国贸易间的逆差。
根据特朗普自己的说法,他所谓的“公平贸易”实际上是指“平衡贸易”。
法塔斯:特朗普的逻辑错了。他执着于消除双边贸易逆差,但这并不现实。更糟糕的是,他将其他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逆差计算为关税,这种计算方法毫无道理。
桑百川: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实际上是“镜子关税”,即同种商品应该实行相同的关税,这在国际贸易中是行不通的。同样的,特朗普所谓的“公平贸易”也不是真正的“公平”,比如他对不同国家征收不同的关税,就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待遇非歧视性原则。
其实不管是“对等关税”还是“公平贸易”,都是美国希望减少贸易逆差、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制造业回流、增加本国就业机会,并最终削减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所采取的单边措施。但我认为,他实际上是开错药方了,美国最该做的应该是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改变它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通过削减财政的开支来减少赤字和对债务的需求。打关税战、贸易战来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根本是行不通的。
澎湃新闻:目前公布的对各国的税率令外界感到震惊,比如柬埔寨(49%)和越南(46%)。这些依据所谓“算法”出台的税率是否合理?它背后的驱动逻辑又是什么?
法塔斯:这些算法本身并不合理,因为它们基于双边贸易平衡,而非真正的关税。其背后缺乏清晰的逻辑。(出现这种算法)只是因为特朗普执着于双边贸易逆差,这也是为什么他“算”出了柬埔寨和越南的高税率,这确实令人担忧。柬埔寨和越南的贸易逆差数字确实很高,所以他才对柬埔寨或越南征收了令人担忧的高额关税。征收这些关税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对美国征收如此高的关税,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桑百川:美国公布的所谓的“算法”很不合理,没有科学依据。这个“算法”既没有严密的经济逻辑,也缺少经济理论支撑,也不符合事实上关税的情况。“对等关税”是有明确的内涵的,它是指贸易双方应该实行相同的“关税水平”,现在特朗普用贸易逆差除以进口额计算出来的比率再打个对折,就叫对等关税,这完全是偷换概念,是假借“对等关税”之名欺骗全世界。
关税战损人不利己,美联储将面临难题
澎湃新闻:加税后,美国可能面临哪些通胀压力?这会如何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史剑道:如果关税维持在这种水平超过一个季度,美国物价就会上涨。如果边境执法依然保持当前的严格局面——这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物价将大幅上涨。我认为,美联储将陷入物价上涨和经济放缓的两难境地,其最终决策将会变得很困难。
法塔斯:我们可能会看到美国通胀压力不断上升,这将迫使美联储要么选择加息,要么选择暂停此前的降息计划。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我们可能都不得不面对比预期更高的利率。
桑百川:美联储现在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加征关税很大一部分要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来承担,必然会推高美国的通胀。在通胀率上升的情况下,降息就遇到了困难,因为在通胀上升的时候选择降息,只会使通胀雪上加霜。但另一方面,通胀上升的时候,如果不降息,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负担会加重,会导致消费和投资收缩,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甚至有经济衰退的风险,美联储又很难坐视不管。
所以这是美联储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如果不能有效遏制通胀,又不能阻止因贸易收缩、投资消费萎缩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经济就会陷入滞胀。所以我们才会一直说关税战是损人不利己的。
澎湃新闻:民主党批评关税导致物价上涨,共和党则认为这是“排毒阶段”。两党分歧会否影响政策延续性?若经济衰退加剧,特朗普是否有可能调整关税?
史剑道:现在共和党同时控制了白宫和国会山,所以我认为党派分歧并不会对政策制定和持续产生什么影响。不过,美国经济如果未来一段时间走弱的话,我想特朗普应该会调整关税政策。
桑百川:在民众反感情绪上升,反对党对加征关税政策排斥态度加剧的情况下,我认为美国政治的一些约束性力量,将会使特朗普执意加征关税的做法遇到巨大压力。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本周一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这种波动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史剑道:对美国来说,关税确实是一项容易使用的政策。但是现在的这种关税政策不但毫无道理,而且引发全球市场担忧。另一种可能是,关税政策可能会调整——这可能是个好消息,但是情况可能仍然会比一周之前更糟糕,因此投资者很难保持乐观。
(编者注:4月8日,曾有媒体报道说特朗普将调整有关关税政策,消息一出美股全线上涨,但随后白宫称这条消息是“假消息”,美股当天最终以下跌收盘。)
法塔斯:目前波动反映出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担忧,而这种“不确定性”是全球性的。这将对世界各地的公司产生影响,这些公司可能会暂停支出、招聘,从而导致增长放缓,这肯定不是好事。
桑百川:在美国加征关税的信息传递出来的前后,全球股市都出现了剧烈震荡,美国股市大幅下挫,全球的股市也应声下跌。这实际上是资本市场对于加征关税冲击全球贸易和经济的稳定性、导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一种预期反应。
澎湃新闻:包括中国、欧盟等在内的多个主要经济体已经宣布了反制措施,这是否会加剧全球关税战和贸易战?当前的关税政策,是否会重蹈20世纪30年代《斯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的覆辙?
史剑道:现在的情况与20世纪30年代并不完全相同,贸易的性质完全不同、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各国对美国的行动做出回应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的关键因素是,美国是否准备好了与各国进行谈判。我认为,对这么多国家征收不同的关税,然后跟所有国家进行双边谈判,这并不是一件容易操作的事情,美国很可能会深陷其中。
对美国来说,这样的政策可能意味着国内制造业就业率的上升。但这样的做法同样也会导致美国的物价上升,令全球经济放缓。不过我仍然认为,特朗普最终会调整关税政策。
法塔斯:中国和欧盟的声明清楚地表明我们正走向一场关税战。这不是好消息。这意味着我们将经历一场类似于20世纪20年代的事件。当然,我们希望情况不会那么糟糕,但这样的贸易战、关税战仍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潜在的通胀压力以及各国央行不得不以加息来应对这样的情况。
桑百川:显然,今天的美国并没有从1929年-1933年大萧条时期加征关税并引发更大危机的事情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当然,美国也在做一些技术性调整,比如希望通过各个击破的方式来与各国进行一对一谈判,这样的话可能有的国家就会在美国的关税大棒下选择退让。但如果更多经济体,比如中国、欧盟和其他更多国家选择采取反制措施,美国也会面临压力。当然更多国家选择反制措施后,全球的关税战也一定会使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所以全球贸易收缩和经济衰退的风险确实是在上升的。
当地时间2025年4月7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全球市场受特朗普关税影响继续下跌。视觉中国 图
专家:若“对等关税”政策保持不变,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对全球化的领导
澎湃新闻:关税将如何重构全球供应链?哪些行业和国家受影响最大?
史剑道:如果目前的关税政策保持不变,全球供应链肯定将会出现变化,比如,商品将会通过像新加坡或者英国这样税率较低的国家运往美国,美国的出口商品也必须先运往那些不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的国家,再运往最终的目的地。不过,我很怀疑这样的关税政策能够持续多久。
法塔斯:我觉得目前来说,企业可能很难重塑自己的供应链,因为特朗普的关税范围太广且充满不确定性。关税影响了大多数的市场,而且由于其不确定性很高,我预期很多企业应该会选择观望,等待这些政策的后续发展。
桑百川:关税的变动,使供应链上的成本收益关系发生变化,必然会扰动全球的供应链的稳定性,也使全球的价值链合作受到冲击。我觉得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国能够在全球市场上找到替代品的商品,对生产这些商品的关税相对较低、替代能力较强的一些国家来说,它可能会获得更多向美国出口的机会。
但对于过去长期深耕美国市场、但面临较高关税壁垒的国家和出口企业来说,由于供应链的变动,也可能面临收缩对美出口、甚至退出美国市场的情况。
澎湃新闻:学者称美国正“与全球经济脱钩”,高物价与低增长或成长期常态。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主动放弃全球化领导权?
史剑道:如果目前的关税保持不变,这意味着美国不但放弃了其对全球化的领导地位,也放弃了其继续推动全球化的可能。
法塔斯:毫无疑问,从政策和制度的角度来看,美国正在将自己与世界其他国家孤立起来,这是我们对全球化思考方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难预测。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多国家间的区域协议或双边协议。
桑百川:其实美国并不希望放弃对全球化的领导权。它是希望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使美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通过这种“刮骨疗毒”的做法来达到重新确立其世界经济领导权的地位,但这套逻辑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如果美国不改变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希望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来重新确立世界竞争的地位,那是不现实的。另外,加征关税本身就破坏了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使得美国自身在世界上的威信下降,不利于其在世界上树立所谓的领导权。
澎湃新闻:白宫声称“进入美国市场是一项特权,而非权利”,这种单边主义逻辑是否违背了全球化贸易规则?如何理解其对国际秩序的冲击?
法塔斯:白宫声称进入其市场是一种特权,这是不对的,这违背了我们对国际贸易的全部认识。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只是一种全新的思考国际秩序的方式,我们还不知道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认为,除非政策发生逆转,否则“对等关税”只是贸易战的开始。这很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从而给全球带来更大的增长和通胀的压力。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全球经济正走向增长放缓、通胀和利率上升。这意味着情况比几个月前更加糟糕,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除非美国迅速果断地、非常清晰透明地调整政策,否则我们很难对未来几个月的前景感到乐观。
桑百川:所谓“进入美国市场是一种特权”,这本身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和走向封闭国家的一种逻辑。
国际贸易本身应该是一种正和博弈,而不是零和博弈,不是损人不利己的负和博弈。现在美国加征关税的方式损人不利己,已经把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从正和博弈推向了负和博弈,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巨大挑战。
澎湃新闻:是不是可以认为,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贸易和多边经济体系正在走向终结?
史剑道:美国在战后主导创建了目前的体系,然后通过愿意承担巨额贸易赤字来扩大它,这是其他国家从未做过的。如果其他国家打破或者违反相关的规则,目前的体制是可以维持的,但如果美国自身违反相关规则,这套体系很可能难以维系。
桑百川:应该说,美国自己主动颠覆了它所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多边国际经贸规则。目前美国已经放弃了多边贸易体制,其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更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公然践踏。这表明美国对于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已经是一个负面的因素,也是国际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一个巨大的毒瘤。
区域经济合作或将加快推进
澎湃新闻:“对等关税”将如何影响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是否会加快区域经济组织,比如RCEP和CPTPP的建设和推进工作?
史剑道:各国扩大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关系,是面对这种关税政策的自然反应。当两个国家或者一些国家不对美国进行大量出口时,这种做法会很有效。
但是,当一个贸易集团(比如亚洲)本身对美国就有庞大的出口时,他们可能会陷入困境。不同经济体内部本身就存在一些贸易壁垒或者自身的问题,比如欧洲市场现在可能无法吸收大量的新进口商品。
如果美国对一个经济体或区域贸易组织很重要,那么这个经济体或区域组织想要扩大自己的贸易网络就会面临挑战。
法塔斯:我认为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试图反制美国的经济体之间展开合作。我们可能会看到各方坐到谈判桌前,尝试达成一些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协议。
与此同时,不同组织和不同经济体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紧张关系,例如欧盟和中国之间。随着中国面临更高的关税,它可能会试图增加对欧盟的出口,从而导致欧盟国家内部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意味着国家之间的联盟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桑百川:我们应该注意到,特朗普其实对多边治理体系是不感兴趣的,而是选择了“美国优先”的政策,这种做法本身就使得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受到了严重挫折。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的发展恰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其他国家在面对美国逆全球化的政策措施挑战的情况下,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强国际经贸领域中的合作,继续推进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仍然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我认为,在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美国选择走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道路、破坏多边经贸体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合作将会进一步深化,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也可能会有望获得新的进展。
澎湃新闻:就中国面临的短期挑战和长期战略调整,您有什么政策建议?
史剑道:中国过去这些年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成功,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目前也正在向价值链上游迈进。问题在于,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强调企业(生产)而不是家庭(消费)。尽管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强调提振国内需求,但在经济增长疲软时,中国的政策依然倾向于从供给端发力。中国可能会很容易消化今年面临的低增长的问题,但真正的挑战是,如果美国正在改变现有的体制,而中国忽略这一点的话,可能危及中国长期经济战略。
法塔斯:对于中国来说,出口下降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中国将努力寻找新的市场,但这绝非易事。目前中国正试图实现经济再平衡,尝试使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使中国经济转型遭遇更多困难。目前的国际环境并不有利,政府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桑百川: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必然导致中美贸易收缩,而且因为它会拖累全球经济,也会导致整个国际需求相应萎缩,这显然会对中国的外贸带来不小的压力,并且会影响到国内投资和消费。我们面对的世界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更困难,所以这个时候投资会更加谨慎。在一定时期内,我们会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就业都会承压。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态势明确、越来越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转化为人力资本的优势,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在增强,所以中国经济结构仍然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前行。尽管困难会增大,但是关税战不足以完全阻止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
中国还是要做好本国自己的事情,特别是主动扩大单边自主开放,与其他的国家进行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包括进一步推进与其他国家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深化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者与中国进行贸易、投资、技术领域中的合作,那么中国可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发展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上一篇:指南针股票软件导出数据全攻略
下一篇:指南针删除已选股票方法介绍